时政要闻

2022年高考政治:备战时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点+分析】

时间:2022-03-23 13:40:25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258   评论:0
内容摘要:一、【热点直击】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于2022年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以“简约......

一、【热点直击】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于2022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


二、【讲中国故事】

“开幕式的很多亮点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这就是文化自信。”“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这样说。

张艺谋表示,开幕式有很多亮点,而这些亮点其实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你有一个机会大声地向全世界讲出中国故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进行策划筹备。张艺谋说,开幕式传递了“一起向未来”这样的理念,我们传递了全世界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疫情,迎接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观。

打从一开始,北京冬奥已不单纯是健儿竞技的运动场,而是被欧美国家向中国施压的外交战场。面对不友善的态度,加上在疫情夹击下,中国显示出泱泱大国风范。透过一场糅合科技和文化内涵的精彩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致敬,展示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表达了我们眼中“休戚相关、地球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意义

这届冬奥开幕式,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普通人。今次担大旗独奏《我和我的祖国》的小号手,是一个正在换牙,有点漏风的小男孩,但总导演张艺谋说:“没有表演感,最直抵人心。我们强调人民性,是观念的大转变。

开启冬奥,就由一滴水开始,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营造浩瀚宏伟的意境,以高科技重新演绎李白的旷世名句,表达胸怀万象,冲破界限的奥运精神。这是中国人的浪漫,鸟巢中心平铺了一万一千平方米的超大LED屏,是国内最大的地屏。与地屏垂直是一块近60米高,20米宽的LED屏,恍如巨型画卷,让一滴水墨化开,变成冰瀑,其后又变成冰雕大门,迎接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意象万千。

用武术表现绿色、简约和自然的北京冬奥主题,参与者是山东中华武校和宋江武校的年轻人,以矩阵舞动三层楼高、六斤重的柔性杆子,柔性杆营造出花开的呼吸,绿草的麦浪,之后由绿色变成白色,如蒲公英飘散。我们以高科技糅合传统武术,绝非硬桥硬马,而是诗意洋溢。

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之中。北京冬奥以“致敬人民”环节,向全世界人民致敬。只见几百中外年轻人从南走到北,身后百帧人民生活影像陈列,象征走向未来。开幕式的另一神来之笔表演,就是几百个孩子举起发亮的和平鸽,在场中央自由奔跑,脚底下跟着亮起雪花,晶莹剔透营造出“冰过留影,雪过留痕”的诗意,其实运用了人工智能实时捕捉技术

一切如流水行云,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火箭发射和运行太空站的方式,来运行整个开幕式的舞台装置。由倒计时检、安全性评估、现场下的口令,都跟发射火箭相似。问你服不?

中国以坚定的自信来回应霸权抹黑。以人民为主角、以和平为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国家!走到2022年冬奥的今日,中国以更自信更强大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北京冬奥开幕式,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


三、【理论链接】


【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

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人民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五、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